在《战至巅峰》第二季总决赛中,由久诚教练率领的Wind战队成功夺冠,然而,这背后却暴露了电子竞技领域正遭受饭圈文化的冲击。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一现象。
从《战至巅峰》第二季的播出,到王者荣耀职业联赛KPL的举办,饭圈文化的影子无处不在。线上,热搜不断,粉丝间的争吵声此起彼伏;线下,门票价格翻倍,私生饭现象频发,选手们也纷纷对这一现象表示不满。在这样的环境下,一些选手通过“颜值”和“卖惨”等方式成为了明星选手,吸引了大量流量,却也加剧了俱乐部管理层、赛训组、战队粉、选手粉等多个群体之间的矛盾。
在竞技比赛中,成绩本应是衡量一切的标准,然而,在饭圈文化的影响下,“哥哥好帅”成为了话语权,甚至有人认为“哥哥热爱”胜过一切。这种不专业的论调在电竞圈蔓延,引发了成绩粉和路人粉的逆反心理。
尽管KPL并非没有过明星选手,但自从《战至巅峰》综艺之后,新的明星选手如无畏、九尾等人的出现,却让人质疑电竞的流量是否已经大于了成绩。一些选手在赛场上的表现并不突出,甚至有人黑料缠身,却因为综艺节目的炒作而获得了“小说电竞男主”的新人设,吸引了大量云观众。
在饭圈文化的裹挟下,一些粉丝甚至为了“哥哥”不惜一切代价,从建站、控评、轮博、刷热度,到线下应援、接机、接上下班,甚至成为了私生饭。尽管有些选手的黑料被曝光,但饭圈女孩们却选择性失忆,甚至对揭露真相的“嫂子”进行网暴。
粉丝行为不应上升到正主,但2025年,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明星选手利用自身流量和粉丝群体挑起事端,引发网暴队友、教练等事件。更严重的是,一旦选手未能满足粉丝期望,粉丝群体便会质疑赛训组、质问俱乐部、网暴运营。
在KPL,类似的事件时有发生。例如,南京Hero久竞的教练尘夏因违规公布首发名单而被处罚,随后主教练久哲请辞,引发了粉丝的热议。这些事件让我们不禁思考:电子竞技,是流量重要还是成绩重要?
在争议声中,KPL官方也推出了许多吸引粉丝的游戏虚拟道具,但这些做法却引发了更多关于流量与成绩的讨论。饭圈文化的裹挟,似乎让KPL越来越偏离了电子竞技的本质。
电子竞技,应该是少年热血、竞技比赛、体育精神,而不是饭圈当道。作为KPL和电竞综艺的操盘手,腾讯或许应该重新思考一下,如何让电子竞技回归本质,而不是被饭圈文化所裹挟。